福建旅遊-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200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位在福建省泉州市區,200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導遊介紹博物館的占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為23332平方米,高度有43米 ,其設計的理念是採用「天圓地方」,並運用閩台兩地傳統建築「出磚入石」紅白相間的風格,充分展現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閩台緣博物館大廳巨大的火藥爆繪壁畫很吸睛
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廳規模宏大,總面積6355平方米,共分為四層,我們從一樓大廳進去,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大幅大理石壁畫,乍看之下很像是水墨畫,隨著導遊的介紹才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那是一幅巨大的火藥爆繪壁畫,這幅爆繪壁畫是用火藥在特製的宣紙上爆破,炙燒繪成一株碩大的榕樹及龐大根系,旁邊還有影音介紹與材料展示,這幅壁畫的名稱為「巨榕」,是由泉州籍旅美現代藝術家蔡國強所創作。
二層綜合主題館有七個部份設計展是海峽兩岸關係
進入博物館好像進入「大觀園」,導遊用最快的速度擇要介紹,加上人潮擁擠,一團隊一團隊接踵而至,無線麥克風的吵雜聲此起彼落,我忙著拍照但也不忘聽解說,我們最主要是在二層綜合主題館參觀,這裡是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的閩台關係五緣淵源來設計,分為遠古家園、血脈相親、隸屬與共、明清時期、文脈相承、諸神同祀、風俗相通七個部份,以實物和文獻資料展示閩台兩地、海峽兩岸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閩台緣博物館的導覽書籍,內容圖畫與解說詳盡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顧名思義是一座介紹台灣跟福建的淵源的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文物與圖片,可說從小到大在各種相關書籍與展示館或多或少看過好幾回,尤其是我們這團常青團友興致不高,偶爾看到熟悉的場景如廟宇、地方戲劇、農村器具會來個「小討論」,大部分的遊客都認為博物館的典藏文物內容十分豐富,很值得參觀,最後我們在紀念品專賣區看到閩台緣博物館的導覽書籍,內容圖畫與解說非常詳盡,早知道先買進去對照參觀就不用忙著拍照了。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位在福建省泉州市區,2006年5月正式對
外開放。博物館的占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為23332平方米
在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發展的重要平台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在入口處的九龍柱,高19公尺 、寬2公尺
柱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其設計的理念是採用「天圓地方」,並
運用閩台兩地傳統建築「出磚入石」紅白相間的風格,充分
展現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
↑一樓大廳一幅巨大的火藥爆繪壁畫是用火藥在特製的宣紙上
爆破,旁邊還有影音介紹與材料展示,這幅壁畫的名稱為巨榕
是由泉州籍旅美現代藝術家蔡國強所創作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
學術機構,分為4層,展廳總面積7355平方米 ,主題館內展示1500多件
文物,全面展示了海峽兩岸在地域、血緣、文化、建制沿革、商貿往來、
宗教信仰和民俗風情等方面的歷史關係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原住民克服險惡的自然環境開發台灣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的鹿港古鐘,清道光17年所鑄,紀
錄有鹿港郊所屬美記號,建源號等46嘉捐資商行名號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的家譜是用毛筆正楷書寫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三國志的古書
↑閩台緣博物館展示鄭成功收復台灣組織軍隊開發台灣之圖片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的砲台常見於台灣的風景區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的經典船隻曾出現在歷史課本中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對日抗戰的歷史鏡頭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台灣糖業地圖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織布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農村器具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端午節吃粽子與小吃麵線糊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挽面、曬穀等老照片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古代婚禮禮堂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文廟祭孔,明鄭時期創建台灣孔廟,以祭
祀先師孔子的聖廟為主體,旁邊設有明堂,延攬老師教學,同
時也開啟了台灣儒學的先聲,又稱為全台首學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南音」台灣稱南管,也稱弦管、
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布袋戲以布偶表演的地方戲劇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示民間信仰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民間相應的生命禮俗以求健康、平安、
長壽、富貴,福建民眾移居台灣時將這套禮儀習俗傳入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