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龍虎山上清天師府、上清古鎮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已傳到第63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原名嗣漢天師府,被稱為道教正一派祖庭,建築呈八卦形,陳列皇帝和歷代扶虎降魔法台、兵器令旗等,它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原建於龍虎山山下,後遷於上清鎮,張天師的名號已傳到第63代,是我國時間最長的受皇冊封的一姓嗣教,因此民間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之說。


 


龍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


    龍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最早在東漢中葉由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創辦煉丹修道成名,天師府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雄偉,尚存的古建築約6千餘平方米,天師府內建築華麗壯觀、雕龍畫棟,呈現道教的獨特建築風格,張天師府內古樹參天,處處可見600多年以上的樟樹,紅牆綠樹、古色古香,充滿仙氣。


 


龍虎山天師府建築規模宏大


    由於龍虎山天師府建築規模實在太大了,容易令人迷路,導遊小雷帶我們參觀每一個殿堂,有玉皇殿、三省堂、三清殿、甲子殿、雷祖殿、真武殿、救苦殿、文昌殿、財神殿、斗姥殿、玄壇殿等等,光是看各殿名稱就可約略了解供奉何種神明?只能說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據我從旁觀察以文昌殿和財神殿最受歡迎,祭拜的人最多,也許想升官或發財的人特別多吧!


 


金錢先生相約在財神殿合照


    我們團員有一位台灣道士「錢先生」,我們都稱他為「錢多多」,他來到天師府特別高興,他說感到有一股「親切感」,於是拿著攝影機猛拍,尤其是對「歷代張天師世系簡表」拍得最詳細,他連神像也拍,被阻止多次,還一邊拍一邊說哪有收門票不能拍照的道理。另一團友「金先生」今年60歲在大學教書,是全團最虔誠的信徒,逢廟必拜,在天師府更不能錯過「眾神保佑」的機會,他買了張天師的平安符又買道教相關書籍,可說是收穫最多的團友,我們稱他為「金有錢」,參觀財神殿時「金錢先生」很有默契的相約一起合照,當然他們的太太只能充當攝影師,不能參與合照。


 


上清古鎮到處晒魚干、菜干和茄子


    龍虎山上清古鎮位在天師府旁,參觀天師府時,團友陳愛買先脫隊跑去上清古鎮探訪民情,當我們轉往參觀時,看到古鎮居民到處晒魚干、菜干,其中以茄子晒最多,正當我在思索新鮮的茄子比較好吃為何要晒乾?這時陳愛買已經請教過當地居民了,她表示茄子是先蒸熟切半晒乾,要乾到像薄紙一樣,再煮辣椒、糯米和酒是當地名菜非常好吃,她還附加說明生的茄子一斤1元,晒乾後一斤賣15元,證實了陳愛買「包打聽」的外號得之不易。


 


龍虎山上清古鎮居民生活簡樸


    龍虎山上清古鎮據說有一千多年歷史,全長約2公里,依山傍水(瀘溪河),房子老舊但也有部分已翻新,上清古鎮的居民生活簡樸,兩旁商店有雜貨店、古玩店、理髮店、小吃店、道士用品、還有賣菜、賣豬肉小販….等等,好像450年前的台灣農村甚至更久,我拍照時當地居民說他有肖像權不能拍。(這點觀念很新,不像住在古鎮)在上清古鎮走一回所留下的印象,感覺最不同的是上清古鎮不像一般觀光地區專賣旅遊紀念品,它所呈現的是一般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玉皇殿


 



龍虎山上清嗣漢天師府入口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規模宏大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內古樹參天,處處可見600多年的樟樹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紅牆綠樹、古色古香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道教的獨特建築風格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是道教的發源地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雕龍畫棟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三省堂市府內保存最好的明建清修的古建築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三清殿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有許多歷代皇帝題字匾額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財神殿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有求必應匾額


 




龍虎山上清天師府前面是風水寶地


 



龍虎山上清古鎮位於天師府旁


 



龍虎山上清古鎮居民晒茄子


 



龍虎山上清古鎮遊客不多


 



龍虎山上清古鎮居民生活簡樸


 



龍虎山上清古鎮的雜貨店


 



龍虎山上清古鎮賣的豬肉白肉特別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惠惠阿姨 的頭像
    惠惠阿姨

    惠惠的部落格

    惠惠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